孙悟空的原型
4 R" K+ S& g4 {+ H! e. D9 P7 L0 x+ a& Y6 q" V
哈奴曼(梵文Hanuman),印度教神话中的神猴,风神伐由(Vayu)和母猴安阇那(Anjana)之子。相传,哈奴曼可飞腾于空中,其面容和身躯可随意变化,能移山倒海。又说,哈奴曼面如红宝石,毛色金黄,身躯高大,尾奇长,吼声如雷,力大无比,可移动山岳,可捕捉行云。据说,哈奴曼刚出生时,见到太阳,以为可食,便一把抓到手中。为了使太阳免遭不测,因陀罗(Indra)急忙以雷霆击哈奴曼之颚。哈奴曼因而又被称为其颚被击者。
" n9 }% n/ A z: x" @. { h, \0 o2 f) j: ]6 y
印度历史悠久的伟大史诗《罗摩衍那》原以梵文写成,神猴哈奴曼是主人公之一,其成书时间大约不会早于公元前300年。其中讲述了哈奴曼帮助阿逾陀国王子罗摩(Rama)从魔王罗波那(Ravana)手中放出解救王妃悉多(Sita),烧毁魔王的楞伽城,飞到喜马拉雅山取回药草,救治罗摩的伤兵。罗摩为报答他竭力相助赐他长生不老。诗人满怀热情称颂神猴的法力,讴歌神猴的慈悲,盛赞神猴的义勇。
4 q5 P8 T8 C, x: s4 ]+ Y1 P0 I" @
哈奴曼在另一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亦有提及。据说,在班度族兄弟被逐期间,怖军(Bhima)一次在林中与哈奴曼相遇。神猴的长尾正好挡住他的去路。他用尽全力,仍未能将他的长尾挪动分毫,这时,神猴告诉他,他们乃同胞兄弟(怖军也是风神伐由之子),并向怖军宣示了四种姓的不同职责及四瑜伽的学说( o, Q0 h% A! K% s0 b+ [
6 C2 {, d5 S4 G4 C' J# w哈奴曼被尊为学术的传授者,农事的庇护者。其形象通常为一武士,手持硕大棍棒,脚踏楞伽城守护女神,或双膝跪倒在罗摩和悉多面前,双手合掌胸前,其神态虔诚恭敬。$ k7 J6 H% d3 B* o* W
7 q$ Z+ U3 ]; h- @% T6 g胡适认为《西游记》的美猴王孙悟空原型即取自哈奴曼,随着佛教的东传中国,《罗摩衍那》记载的"楞伽城大战"(BattleofLanka)中大闹无忧园的情节,被编成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陈寅恪与季羡林皆同意此说
1 n% S: Y7 M+ j1 u)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