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75|回复: 8

新作的rgbs\rgb cv 转换器 输出CV S RGBS 色差 高清大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3 00: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n805 于 2015-12-19 19:17 编辑 9 R5 X8 ], \* z7 m$ s* {$ X$ k
! z- G. h( \: G4 @4 M6 N2 Q
手上没有监视器 是我做rgbs转色差的最大动力 并非商业用途 网上搜索会得到很多的rgbs转色差的电路图 不过方案只能实现色差一种输出 插插拔拔很不方便…… 于是我就设计了这种全兼容输出的 rgbs 或者rgb+模拟视频输入 可以输出 色差 S端子 模拟视频 RGBS信号 且全部可以同时输出 在40寸全高清液晶电视上的效果很棒 锐度很高 画面绝对超越模拟器
7 I" a" R7 c' c2 J& |7 K$ K供电还是机器自带的5v 目前还是测试版 飞线比较多 板子也是两块IC嫁接的 如果电路成熟了再拿去打样8 _- z' t3 E( I6 i' |  h, S
色差放大方面还是用的三极管 因为运放不会用……不过现在看来颜色和光也都不错了 没有散光现象 但是发现三篇主IC的用电量好行太大 色差的亮度比较S端子起来有点偏暗 但是颜色饱和度很好 MD画面的竖线也显示出来了 但是在40寸的液晶上的表现还是可以接受的 是目前我看到的MD的最好效果, P) L# S+ T0 q8 E
尽管是单反拍摄 但由于LCD光源 与实际颜色相比仍然差强人意 饱和度实际要更高一些 拍摄时摩尔纹现象也很严重 而且由于上传图片的大小限制 压缩后还是有损失的
$ J$ O: J! m7 [" X本次测试的设备:
% _/ @+ G9 Y8 G+ W2 n& S电视:东芝40XV650: ]" w0 R5 Z' I  a6 ?- B
游戏机:原装日版MD1 rgbs直出
5 k6 ~+ C2 E5 `相机:5D3 ISO400~ISO600 光圈f4~5.6 快门1/60 色温5000K
  o) O& M. M' m( I2 Y废话不多说了 上图
* D- `3 Y. v- ?- `
7 e  L8 p& W1 E& a- o' f0 B感谢观赏!
9 T1 `$ x% _, c% n! g" q, u: D9 [2 X- M" m
[url]   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参与人数 1Diy币 +1 热血 +20 收起 理由
xunxun + 1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17: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效果不错。测试板做得也漂亮。   
8 K. |, R9 e2 W有几张图片挂了,楼主最好能把图片直接上传到论坛,这样方便大家查看和后期的帖子完整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20: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805 于 2015-12-19 19:17 编辑   `8 a& f( m: B$ `2 e4 q8 M0 @8 `

+ f2 z) K- \+ h6 t8 i效果不错。测试板做得也漂亮。   
3 h2 o& y  f- l有几张图片挂了,楼主最好能把图片直接上传到论坛,这样方便大家查看和后 ...[/quote]* ^# u" S$ ?8 @$ F+ }
我这里不知道为什么 论坛相册总是传不上去 所以只得暂时传到poco相册了 不过应该没问题 poco很人性化的 短时间图应该不会删
% D8 `" P8 B3 V2 o4 a) D; Z' p3 v& v
[url]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6 11: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805 于 2015-12-19 19:17 编辑
" g3 u+ f; n8 U3 {8 c7 e. H0 A7 T, |* R) H+ m
不知道有量产计划没6 ^# ^& u- ?3 y8 E9 ?0 _) u2 r

# P7 [$ S8 j" ^/ i[url]     バ バ バ 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22: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805 于 2015-12-19 19:17 编辑 ' [% ?8 ^% S! Z
( F) Q9 D% O- U& k
不知道有量产计划没[/quote]: C- x7 L% t: y1 _' }1 a2 O* Z
整合两片的电路板正在打样 如果功能成熟了我会考虑量产 将加入Ntsc pal切换 届时第一时间在vgdiy发布
6 e3 D" Z; C" J7 F3 y" R# b/ V( o0 y8 k' m8 X$ Z
[url]     ョ ョ ョ 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7 14: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805 于 2015-12-19 19:17 编辑 + |  f/ B4 X* z
1 b+ f2 W) B2 o
LZ制作出来的效果不错。但能否把电路板做得更小点,这样才能放入游戏机内部。因为很多游戏机内部空间实在并不充裕,就像NGC这样空间特别小的机器。所以我现在也在研究另一方案可以实现小型全接口输出的转换板。7 a: F+ O5 K/ Q- F6 w, x' k0 s

' z. e0 m/ Z2 U* M1 i[url]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7 17: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805 于 2015-12-19 19:17 编辑 7 o/ v0 k# ^  G0 s" c. X  s

. R0 Q! J0 C+ J整合两片的电路板正在打样 如果功能成熟了我会考虑量产 将加入Ntsc pal切换 届时第一时间在vgdiy发布 ...[/quote]+ i( S  T9 J3 R7 w7 ]/ W+ T
坐等成品出现& M3 V+ B4 p# S+ j  l! i$ e

' L5 R2 D% o0 V8 q4 w[url]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00: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805 于 2015-12-19 19:17 编辑 - s+ D9 i4 Z1 U) L  B

2 e$ E3 {- w* S) [LZ制作出来的效果不错。但能否把电路板做得更小点,这样才能放入游戏机内部。因为很多游戏机内部空间实在并 ...[/quote]
" p6 P2 \4 j* R全接口 如果不用板载端子 全部引线 并且全贴片工艺的话应该可以做到5*6cm以内 但是如果要是装进主机内部的话 ntsc pal切换和输入端子切换都可以省了 板子体积会相当的小 目前这个板子是针对全能转换这个概念开发的 假如说内置 做到小板子应该不难" |6 O% ^6 P: g5 _7 m9 Z
* H# ]1 l6 ^' L0 A/ P5 K
[url]   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9 14: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805 于 2015-12-19 19:17 编辑
) P; ~# R) g0 q* a# h
& ?& ?8 v  P. g: H" G1 T楼主能提供电路图供大家分享吗5 s  X5 ?$ ]) l' z, z+ j
- M! F' v1 S* ^+ {# T' Q6 e6 M
[url]     ˇ 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Video Game Do It Yourself ( 闽ICP备14000865号 )

GMT+8, 2025-5-14 22:42 , Processed in 0.09927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