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n805 于 2015-12-19 21:52 编辑
3 C* v* a/ @* D) \4 o
+ r3 v4 S* Y$ @( P0 F, \首先要说明的是本人的FC DIY计划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结果。5 G, a; `' \6 Y( G* M4 z5 [
前不久在论坛贴出了DIY的过程,不仅得到了大家的热情支持,也得到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感谢!0 n& I$ N$ w$ F/ ^ p: y' e9 V( D
最初版本的PCB只能算是FC DIY计划的试水,偏重于验证方案的可用性与可行性。
5 a% k% U/ e% k, M! e7 j) b 3 r: b6 e6 |9 r& x
现已经验证FC DIY计划方案本身可行,器件来源相对容易,综合成本易于接受,技术要求不高,易于DIY。& O& {9 v4 Z3 ?6 v; D9 [2 J. }
但本着“生命在于折腾”的宗旨,本人不会满足于现状,为了追求更高的效果与质量,特开此贴,望大家献计献策。7 C+ ]2 S' b! ?
所谓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个人的时间、精力、技术水平毕竟有限,希望能通过论坛与大家交流学习,一起分享DIY的乐趣。
' q/ t0 c; S! [. t& H* d" f最近本人也正在用闲暇时间逐步优化PCB板,目前需要改善及修改的地方主要有:6 D: h" ]6 L% a: O# y
1.优化地线、电源线。" D- A. R6 f6 X. k! F0 M6 k
2.优化时钟线号线。3 P; y8 U. W( l! m$ J) e
3.重点优化音频信号、视频线号线。$ U# M( U6 G: k9 e D
4.调整部分器件位置,参数,不拘泥于原版电路,但不会改变大体结构。
2 v, g9 I$ Y' a! A# `/ y$ l# ~; b 5.将AV接口,电源也集成在主板上。
# h3 w" {0 p1 U# | 6.其他。; H0 I( C) @% u; ~; j
目前发现的可改善点(主要为我们能直接感受到的音质与画质):' |2 b- R3 f6 j
先说下改RGB方案,我也知道RGB效果好,但是那颗PPU不好搞到,即使搞到代价也很高,故暂时不考虑(不代表以后不考虑)。
" b; n0 t7 E; P 1.音频的噪声问题。电源本身波形平滑还不够,因为主板上有很多IC器件,还有高频时钟电路,IC器件自身工作也会给电源带来污染,当机器运行时,通过示波器观察VCC和GND都会耦合进很多噪声,原装机主板也是如此。目前解决方法主要还是优化布线和适当增加去耦电容。
* G# R/ s/ q( t- V 2.是否增加模拟立体声功能,是否具备切换功能,即能通过开关切换是原声效果还是模拟双声道。' K( o. p% e1 h# C
3.AV视频中竖纹干扰的抑制。为解决这个问题本人也从网络上找了很多资料。- n. ]) C4 @1 e1 _5 H" a0 K. H# |8 I
例如:PPU的视频输出脚不经过PCB,直接与三极管基级短距离连接,避免周围的高频线号线噪声干扰。
) k: T/ h3 ^/ n$ y- k 改进视频信号放大滤波电路,我目前的主板用的是S8550暂时代替原版的2SA937,目前本人比较看好的是4 {( U8 L* E' m' C% f& m; f; D
2SA1015的方案,射极串1000uf电容来隔直滤波,75Ω电阻作为AV的75Ω阻抗匹配进行视频信号输出。
2 `0 Y) E% K8 o 4.音频通路改善问题。是否有必要对音频通路做改造处理,原版是通过74HC368作为混合音频信号放大的,对这部分有没有必要做改动,比如不用74HC368,改用其他电路专门作为音频信号放大。' E; O2 V- b. _/ H
5.对于2K RAM的选择。通过对各版本FC基板的对比发现,早期版本(如83,84版)采用TMM2115AP-15或者HM6116ASP-12,从名字上看应该分别是150ns和120ns的;89版的基板上采用了LH5116DY-10,应该是100ns的;95版的NEW FC中采用BR6216C-10LL,应该是100ns的,另外,从图片上看貌似它的PCB是4层板。3 j2 Q1 `" z7 N% [
6.是否有必要增加兼容国产山寨机手柄的D(小型)型接口。) r- O- d( {& v6 ?5 k
目前总结的就这些,之后想起什么再补充,望坛子里的大侠们批评指点!
j& h) w# j% Q) |8 M. H8 o) I& e5 S
[url] ア ア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