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i,基本上很多人已经觉得可以完全代替 NGC,因为 Wii 不单可以玩体感游戏还能玩 NGC 的游戏,而且还能 480p 输出,国产色差线就那么20-30元搞掂。虽然如此但不可否认还存着的一部份人是喜欢 NGC 的,而且像我一样还在不停研究 NGC 潜在机能的人存在。就像国外 gc-forever 的玩家们就研究出 NGC HDMI 输出,我也照样画葫芦制作出来,但后期使用过程发现 HDMI 与 Wiikey 还是有些兼容性问题。所以继续研究 480p RGB,才会有今天的帖子。
. e7 g! T0 |3 T- _( I
; a& }! n6 D5 w, s" ?( o" lNGC,这次迎来应该是最完美的终结了,经过断断续续的研究,终于实现美、日版 NGC(不伦是否阉割版)的原生 480p RGB 输出。之前我在美、日版 NGC 改造输出原生 480i RGB 时就有人说:“输出不了 480p 一点意义都没有”,我在当时就回复一句:“能否输出 480p 的 RGB 还不确定”。因为当时我改造时就发现 NGC 是有可能输出 480p RGB 的,只是被任天堂给封印了!任天堂在 NGC 上第一次采用PC标准的CPU与GPU组合规范(不多解释,可以自己百度),采用PC标准的GPU也就代表着有最起码的 VGA 输出能力,但为了顾及当时家用显示设备的普及问题,所以就只有美、日版输出 S、AV,欧版输出 RGB、AV 这两套方案。当然后来为了更好提高输出效果而产生出的色差线。这可能也是任天堂敛财的一个手段吧。) t7 i6 L% E+ {4 z- A
0 Y. @+ o* C9 r3 V# X2 n
480i 与 480p 制式需要通过一个按钮切换。当在 480i 模式时可以兼容所有游戏,切换到 480p 模式时就只有开启游戏的逐行模式后才有显示(与原装色差线有分别,因为改造后输出的是 480p RGB 信号,就像原装色差线改成 VGA 线输出一样)。但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实现显示,就是 Wiikey 或 Qoob 这类的硬件强制逐行输出。 m, A9 ^+ Z* [. X6 M
9 W5 i7 ?& h" ^/ w L7 h8 Y4 h视频里先测试了在 480i RGB 转色差后强行开启480p,当然还是只能 480i 输出。再用 480p RGB 模式下,当进入 Swiss 系统后已经显示 480p 了,再以 480p 模式运行生化4,在没有按 B 键情况下自动提示开启逐行模式。进入游戏后效果与原装色差线无异!% c* y/ p0 @- F/ O2 ?2 J' Y1 c
* u* P; u3 d, L, z$ v* `" g) O. Z9 N- u9 }$ b
h' Q: Q) K" a, b/ `
( O0 H$ K' q/ k0 M; s& l" ]
1 ~! O' ]0 V# a3 J* k1 [( G' m( u- _' A" W, `" h5 j
, b I& L7 }2 C5 A/ j3 V* R3 T$ X H% S, S! G
3 N& C# R/ r7 u1 V1 G
480p RGB 输出代表什么应该大家也很清楚吧,可以转成 480p 色差输出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差不多”直接输出 VGA 信号。这里的“差不多”是因为 VGA 信号需要有行频与场频(H、V),而只有 RGB(AV)输出的 NGC ,可以通过在 AV 信号中提取而获得 H、V 信号。方法也很简单,只要用一颗 LM1881 就可以将 AV 分离出行频与场频。
, b4 }/ P* c2 l- u! T5 E# h& o) N7 Y2 `! ~+ B2 O; e/ V
7 u+ w* M, G& }; O8 |4 Y' `
5 h! P1 ?3 _) o5 g! \0 H
VGA 视频测试,与 480p 色差一样,在没有进 Swiss 系统前是黑屏,原因与原装色差线改 VGA 一样。/ ~ s" A8 |& H
) x2 {8 r* g1 ^
0 `9 o. i: }$ W+ ~5 q! a* f4 |) w$ W) C. y- s7 ]: l0 M' y/ y
当用 CRT 显示器测试时才惊叹!这才是 NGC 最好的输出效果! 2 Z. j1 Q* ~% g
1 K7 W; Q3 _7 F
以下是用 LG 17寸 CRT 显示器的屏摄,因为CRT屏摄太难,大家就将就着看, 拍录像更加看不出效果。' l; u" ^" c* b5 ^! X+ s4 s" B
$ N0 L8 ^: M& C; F* c( b
1 q# g/ B* u$ W: D) D3 n% W! A; n" T/ y6 U5 J7 A
2 j/ H/ `. e* J
$ F$ W, Z" {" ^. M" O% G g
6 n; |! p9 A' Y6 d5 n1 ?/ j, s! M8 D5 c: R# q/ Z
& g& B2 E) J4 r. a- r
0 a& @; f2 \4 z: x+ W3 O* C1 P
8 j/ Q5 C/ Z' h9 J) Q9 r' l3 B0 Z7 Y
0 i) i" p: H- u# O, p
8 F( o- u& L; n4 z
" x) ~ e7 \& P* U: k6 f" Q
3 H0 h4 r( p! L
2 s) Y( I9 Y9 c# V1 U: b8 y6 ^/ N' m/ A6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