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让网络通讯无处不在,人们似乎忘记了没有网络的生活是什么样,甚至在飞机上也要联网开个商务会议。- d# ]8 W8 x( M( N0 r
4 D: N! S4 r% g- `8 ~- X! X
考虑到网速和费用等情况,人们更倾向于选择WiFi网络进行接入,而这一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老旧的协议和频段、AP设置错误等问题往往会导致WiFi连接速度变慢。 I0 O) Q% n& z
2 s3 F* G J% U( e) i5 r
连接复杂设门槛1 w G% f" F- d$ h0 G) D/ y
3 S! j3 S, v! u. U6 r9 L3 j
WLAN无线设备提供了全球可用、费用低廉、带宽够高的空中无线接口,不过与有线网相比,无线网的移动特性使物理层与协议层之间产生的交互增加了验证流程和复杂度。
1 e/ Q( e( ?+ ~
3 @! g" p L4 y2 ]' j例如,动态配置的WiFi网络可让终端向AP寻址以实现网络接入,但多个AP时会为WiFi造成困扰,后者要自行选择关联哪个AP,而AP也要相对应地判断哪些是合法用户。 `. G7 N, q; R" H0 E+ n' f
; M3 l# L, ~7 x空间多户易受阻7 A- Z4 g0 Y8 \0 J3 y& l/ m
# X7 v/ x4 o6 C# X' u一般来说,有线连接会相对较少地考虑物理安全,但无线连接就要想到空间接入的问题。! v& r$ n9 O" U# G+ t4 z* |6 I
3 f+ k: k1 t% ?" r3 ^1 Q# p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大量用户在使用同一个无线热点的时候,由于无线路由器提供给用户的多是单一通道,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发送和请求数据通过同一信道,传输速度逐渐变慢,延迟逐渐变大,直至达到最大带宽,出现掉线、卡断的情况。$ J1 B) e- U j
' |/ v3 x5 b2 P; ^/ O有时,多个站点会位于同一个AP覆盖下,但又无法共享信号,这样一来多方都会向该AP发出请求,造成了信号重叠。
* ^7 \7 g# Z! L+ N( m. j: D" f; y% c/ T1 J2 C9 j
移动是喜也是悲- U' N$ [8 u7 z, ]& J! Y9 G
# n" A2 y6 j3 h; x$ I
与专线电缆不同,无线网络的物理层和协议层要独立测试,并且要论证上层的实际使用情况。
- Y) M/ E3 h9 L. s m0 H
/ Q+ n) q3 m3 y其原因在于WiFi的移动和动态特性,运维人员要用射频信号对参数逐一测试,确保一些“隐藏节点”同样运行正常。例如在WiFi接入时,设备的供电端要具备电源管理功能,以实现靠近AP时降低发射功率节能,而有线则不会有这样的限制。
C% k8 }) @& w. a0 Y. ^. \
( g6 K, _6 z4 H安全协议要跟上
3 ~/ J4 M, [) _ @3 D
5 U8 E) o' F1 Z( h6 y0 Q, o不止是通信交互的协议,安全协议同样困扰着WiFi网络。
: Y( A2 ]# w6 Q: n+ z& S" i- F6 U, m+ p8 K4 R' w% L
举个例子,802.11ac可以达到超过1000Mbps的标准速率,但要是用WEP或WPA的加密方式,数据速率就会被限制在54Mbps。如何解决?其实并不复杂,使用高级加密标准AES单独启用WPA2就好了。- ~" G! Q0 w) \) c
" l$ Q4 k+ D2 M# V3 W: _
如果是老款终端,记得升级一下固件版本。当然,要是在终端上添加一个适配器效果会更好,或者考虑使用以太网连接的无线网桥。* Q' ]5 ?) \( q# I
1 S+ a" D7 e7 j t
干扰问题要重视
+ ?9 t1 Z- \ k
: b- Q2 t8 c7 w) m网络通道畅通了,协议兼顾了,网速就一定快了吗?非也。WiFi之间的干扰问题亦不容忽视,曾有报告指出,多数居民的WiFi问题与干扰设备有关,诱因包括无线电话、监控,甚至是微波设备。% G' e- m5 E6 G- `( F9 \$ Q- H
: s; |& @+ {! a7 B802.11协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抗干扰,但绕过或暂停数据包传输无疑会影响无线网络容量和性能。. I: T& N3 B, c$ o$ b
7 }) w4 ?+ U. Y$ ^举个例子,微波炉会产生占空比50%的干扰,如果和802.11无线接入点频率一致,就会降低50%的网络容量和性能。研究显示,离无线接入点25英尺的微波炉会降低64%的数据吞吐量,跳频电话则会降低19%。0 v* |3 Q1 X: J Y! q8 Y! s& I1 I
1 n0 @6 O0 r/ w" |, W
结语
( O% s7 z# O) @* M1 @% \
/ d' k, }$ q. y. D看似表面的WiFi网络通讯,背后的原因却并不简单。除了上述因素,5GHz频段的多信道、正确的AP设置、低数据速率的兼容等方式均可以改善WiFi连接效果。* e; O v$ t( A- O. ~
2 ^6 A0 f t$ A9 c7 U
一方面,用户要及时发现无线设备的问题,但另一方面更多重要的是厂商要在设计无线接入产品时多位用户考虑,尽量让用户少操心、少动手。0 v/ U9 f" v. c2 Z5 @
' w& N7 _& c8 ~. ?1 B2 R: ?0 i: P5 f& ^
|